[主页 ]   [回目录

 

聚源亭记

 

贺柏武

 

有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而山水之醉,醉乎于亭阁也。湘水之滨,猫儿山之麓,大源渡之畔,掩映于清山绿水之中的聚源亭。如果你不曾来,那就随我而行吧!

当车越过大坝公路桥,沿着湘江逆水而上时,你探出车窗的头就已经浸润在这片清新的空气中了,而你的眼睛里也会隐隐约约掠过那别具一格高高翘起的四个亭角。下车后,顺着石阶而下。这五十二级台阶,如行行轻快的诗歌,用着浅浅的调子吟咏着,顿时将满身的车旅劳顿消除大半。来到平台处,铁树旁,收住脚步。左拐下行,是秦皇年代以来,衡东和衡山之间,所有官人士大夫、贩夫走卒必经的渡口码头。不过如今,早因大坝的修建而退出历史舞台,成了一个凭吊前人和古今的处所。继续前行则是一条百余米左右的鹅卵石铺就的路面。路面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石粒,黑色和白色,颗颗圆润,澄亮剔透。白色打底,黑色的镶嵌其中,组成了形态各异的动植物,突显出了天地和谐的精神理念。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脱掉束缚双脚的鞋子,挨着石墙赤足探行。你轻轻的踏上去,那细腻的鹅卵石顿时会生动起来。仿佛那胖嘟嘟的鸭子会用它扁扁的嘴巴来亲吻你的足底;那温顺乖巧的黑猫会用毛茸茸的尾巴来扰你痒痒,那些鱼儿亦会嬉戏热闹于你的双脚之间。

在享受纯天然足部按摩的同时,你的神儿也许早已飘到了前面的聚源亭。于一片密密麻麻的树叶背后,隐约可见那明亮的琉璃瓦、红色的亭柱、绿色的画格,还有那高高翘起的角儿。在步换景移中,抬头可见三个烫金大字:聚源亭。不过你会很纳闷,怎么偌大的一个亭子,竟然一副对联都没有。难道是修造者的疏忽,抑或征不上好联而虚位以待各路名士的献艺。正在你满腹疑团,困惑不解时,早已有同伴穿过亭子,声若洪钟、平仄有序、抑扬顿挫地朗诵起楹联来:聚山川灵秀金碧亭台望南岳;源湘江波涛玉带铺江接洞庭。你顿时心神一震,细细揣摩对联的寓意,不禁为作联者的凌云豪气拍手叫好,随手掏出随身携带的笔和纸,将其纳入智慧锦囊中。亭子是坐东朝西,面向湘江而筑。它既是一座聚集湘江源流之亭,又是一座百姓祈福镇江之亭。极目远眺是连绵不断的衡山七十二峰,五岳独秀的南岳主峰祝融峰似乎触手可及。俯瞰眼底则是温文尔雅、清波碧水的湘江,随着母亲河飘逸的玉带,也许魂儿早已随灵动的鱼儿游至洞庭湖。

站在亭前,追古思今,思绪万千。昔庐陵太守欧阳修游乐于醉翁亭而吟咏出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北宋文学家范仲淹谪贬至岳阳留下了不朽篇章《岳阳楼记》。如果当初他们到了这里,又该会创作出怎样的美文呢?而此刻,在这太平盛世的年代里,我们的心境又咋能和他们当时的处境同日而语。然而,欧阳公的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的豁达胸襟、范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风亮节,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去追随和发扬的。

于亭前折身往右,是一片密林,曲曲折折的石板路倏忽一个转弯就消失在视线之外。周遭的苦栎树和修竹及其他一些树层层叠叠,高低错落。路的尽头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楠竹,于河岸排排站立,像一队勇敢而坚毅的士兵守卫着河岸。而出得亭来,左看,跃入眼帘的则是一座假山,山旁有石桥,桥边有一株三胞胎树。树是泡桐,因了一个兜儿长出来三根碗口粗的枝干,却大小不差几分,恰似一家三兄弟站成一团。假山的石缝间有潺潺流水声,和着江水拍打着江岸的韵律,俨然奏起一支动人心弦的江边小夜曲

如果有时间的话,邀上三五好友,挟一壶小酒,整一小掇花生米,谈天说地,博古论今,畅谈人生际遇,是何等的惬意。最为宜人的应该是,独自坐在亭内,或翻阅一本珍爱已久的书籍;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闭目静思,神游天地,闻花香沁人心脾,听江涛浅吟低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