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回目录]

 

 

读李商隐《锦瑟》:感想·试译

 

慕宏
 

 
    李商隐《锦瑟》原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关于《锦瑟》,网络上能查到的解读文章比较多,《二十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中的“李商隐研究”中将锦瑟诗的题旨归纳出八种说法,有恋情说、悼亡说、听瑟曲说、伤唐室残破说、编集自序说、回顾生平兼编集自序说、自伤身世或自叙平生说、不可知说。见网址:

http://libweb.zju.edu.cn:8080/renwen/site/guoxue/newbook/book22/duxiaoqin/20centure-11-1.htm   
 

  其中,从整首诗的字面上看,“恋情说”似乎没有明确的依据,说是写李商隐与谁谁的恋情有些过于武断;“悼亡”一说,我觉得诗中含有怀念夫人的感情,却不见得是“悼”。李的夫人王氏善鼓瑟,平时一定常演奏来与李商隐共同抒发心情,因此夫人去世后李有“锦瑟长于人”的感慨。然而,若用悼亡作为这首诗的题旨却似乎不能完全包容诗的内在涵义,因为李商隐完成此诗时也已经处于他的人生的风烛残年之际,去日无多,自忖即将与夫人于黄泉之下相会,也许欣慰多于哀悼了; “伤唐室残破”之说也与“恋情说”一样在字面上依据不够;“编集自序”说好象也不甚确,因为这首诗虽被编在《玉溪生集》的开头,而《玉溪生集》却不见得是李商隐自己所编,可能是后人觉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内容或境界比较高,便把这首诗放在集子的开头了;“自伤身世或自叙平生”说,看来似乎有据,因为第二句 “一弦一柱思华年”和末句“只是当时已惘然”看来是指李商隐自己的感受和回忆。
 

  持“不可知”说者如梁启超似乎只重视读者的感受,却不理会这首诗讲什么以及怎么讲,只要感觉诗句的语言之美、神秘之美;而王蒙则比梁启超进了一步,知道此诗所咏的“核心是一个情事”,其中“包括了丧妻之痛、漂泊之苦、仕途之艰、诗家的呕心沥血和收获的喜悦”等等个人情感,然而这些情感都是“别人无法知晓今人更无法知晓的”,“是混沌的一体的、概括的、莫名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是惘然的无端的”。梁、王之说却只是对此诗作语言文学意义上的欣赏了。
  
  我比较欣赏的有以下几篇文章:
  http://zzzx.xhedu.sh.cn/cms/gezushi/gzywz/lishangying.htm 《佳人锦瑟说华年——李商隐<锦瑟>破译》
  http://www.lyrist.org/slsp/tyl/057.HTM 《谈艺录-李商隐〈锦瑟〉诗赏析》
  
  
  但是我自己的感觉又和以上说法略有不同之处,且写出来与各位有兴趣的朋友们讨论。 
  
  我们认识一首诗的时候,首先是从这首诗的字面上入手,看它描写什么、表达什么,考察它的作者、标题;如果判断出该诗属于格律诗,则又提供了一个认识的方法和角度,因为它必然受到格律的制约,我们可以根据格律的要求和限制来帮助理解诗的内容;另外我们还可以考察诗作者的生平,写诗时所处的年代和当时的社会状况,这也是有助于理解诗的内容的方面。
 

  从字面上看,第一、第二两句即开宗明义似的表示了这首诗是从描写锦瑟而起;第三、四、五、六句字面上与锦瑟无关,每一句似乎是以一件事物来表达一种“情”,第七、八句中的“此情”是归纳第三、四、五、六句的“情”,俨然是全诗的结句了。其中第三、四、五、六句虽与起句的内容字面上无关,然而两两成对,符合七言律诗颔联、颈联的要求,无疑这是一首律诗。因此就可以借助律诗的种种规律来研究诗的内容了。
 

  若从律诗对仗的概念看,颔联和颈联四句双双对仗甚工。而且,从刘勰《文心雕龙•丽辞》所云:“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来看,这两联就象是事对、反对双兼了。颔联用了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两个典故,颈联则以沧海月明时滴泪的珠和蓝田日暖时生烟的玉这两个精心构思而得到的意像。其中尤其是颈联意境清新,脍炙人口。这两个典故和两个意像是如何凑在一起的?从此成为千古之谜。据南宋胡元任的《苕溪渔隐丛话》转述,苏东坡认为:“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这句话对于理解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四句是个重要线索。但是《古今乐志》是本什么样子的书,什么朝代出的?我还没有查到,当我在网上查《古今乐志》时,它总是和《锦瑟》诗一同出现,似乎当人们注意到《锦瑟》时才留神到《古今乐志》。我想,由于妻子会鼓瑟,李商隐定是常常听妻子的演奏,耳濡目染,在妻子的潜移默化之下,李商隐肯定也会对瑟有一定的研究。倘若《古今乐志》出版的年代在李商隐之前,那么这本书就会对李的这首《锦瑟》的内容有影响,李极可能由于锦瑟的这四种基本声调而引起联想,从而产生这四句诗的意念,经过百般寻思之后才决定用两个比较成熟的典故和两个比较鲜明的意像来描绘“适、怨、清、和”。而这一点似乎被许多人忽略了。
 

  我觉得,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是从描写锦瑟而起兴。第一联写锦瑟的弦是五十根,从数量上对应着人类的平均寿命,而且古人归纳锦瑟演奏出来的四种基本曲调或者旋律为“适、怨、清、和”,其中每种曲调会使听者联想起自己生活中曾经历过的相应的情境与感受。因此,诗人经过长期斟酌而提炼出了颔、颈两联的名句。颔联两句是以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之典故来解释瑟曲中之“适”调和“怨”调,而颈联两句则以沧海月明时滴泪的珠和蓝田日暖时生烟的玉这两个精心构思而得到的意像来诠释瑟曲中的 “清”调和“和”调。“适、怨、清、和”四种基调组成了瑟所奏出的所有乐曲,而这四句诗所描摹的情感却也在人世间处处可遇。人的情感往往因事而发,那些有文化的人士于情感激动之中援笔记载下自己的感觉,形成灿烂的锦绣文章而流传于后世;然而当身陷于情感之中,在体验情感的同时,却又往往对于事情将来的发展和结果惘然无知。
 

  起句中的五十弦,是古代瑟的弦数,后来演变成二十五弦。李商隐写五十弦,是用的古制。为什么?根据其第二句“一弦一柱思华年”,我觉得他可能是特意用来指人的一生。且不说那时侯人的寿命在五十岁左右,但说当时一般人到了五十岁时,已“知天命”,一切已经定型铸就,生活不会再有大的变化了。从这方面去看这两句,就觉得有总观人生的意味。锦瑟是人间的乐器,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人们鼓着它、弹奏着它,以抑扬的音调和疾徐的旋律来抒发着自己的情感,有“适”、有“怨”、有“清”、有“和”,由此被后人归纳成“适、怨、清、和”四种基本曲调。而人生的每个阶段如牙牙学语的小儿、垂髫童子、莘莘学子、血气方刚的青年、意气风发的壮年到垂垂老矣的暮年,似乎都可以以或活泼、或轻捷、或激烈、或凝重、或迟滞、或舒缓的旋律作为当时人生阶段的基调。再看李商隐从怀才求仕时的期盼,到陷入党争之泥淖中而不能自拔时的迷茫和悲愤,乃至欲逃不得时之追悔,他四十多年的生活中,恐怕也能划分出几个阶段来,可以用瑟曲的基本曲调来作为每个阶段的基调吧。
 

  庄生梦蝶应和杜宇泣血是一对:庄生闲适,闲得白日做梦,以至觉睡醒了人却还未从梦中醒来;杜宇怨愤,其愤激之气为自己的躯骸所不能容纳,在天地中郁结为杜鹃之鸟;逢春在旁人是喜欣的,而他却泣血。这两句的一对各自描摹了锦瑟的“适、怨”两种曲调,似乎比较易理解。
 

  下一联应是珠有泪对玉生烟。“沧海月明珠有泪”,从字面上看,光是鲛人泣珠的解释我觉得有些不妥了,因李商隐所写的乃是“珠有泪”。记得小学时父母曾花重金为我们几个孩子购置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其中有一篇文章介绍珍珠表面的光滑胶质叫珍珠层,其中含有90%以上的碳酸钙,少量的有机质,一些金属元素和细微的水滴,这些微粒使得珍珠发出熠熠闪现的珠光。但由于珍珠层化学结构不是非常稳定,因此珍珠有寿命,一颗珍珠一般只能“活”100多岁,青春期大约只有五六十年左右,时间久了,珍珠层里的水滴就会慢慢跑掉而显得暗淡无光,最后衰老变色甚至干枯粉化,即所谓“人老珠黄”。一般说来,若能看到珠有泪,应是在水之外,在陆地上才能看到珍珠水分的析出。我觉得这句可以理解成当月明之时,李商隐看到陈列在几案上的明珠析出的水分,认为是珠在思念沧海而流泪。《佳人锦瑟说华年》中曾说“联系作者的身世,抱着绝世才华却莫名其妙地卷入牛李党争,终于不为世用。一颗明珠,被投闲置散,从“鲛人之泪”变成的“珠”,日渐被“还原”成“眼泪”这种无用之物。”再联想起李商隐在《贾生》中慨叹贾谊被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谈至夜半竟然“不问苍生问鬼神”,我觉得李是在感叹怀才不遇,反而成了别人架上的摆饰。而这时明珠在皓月之下思念沧海而流泪的感觉好象是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所描摹的“悄伧幽邃,其境过清”那样,切合了锦瑟 “清”的曲调。
 

  与这一句相对的是“蓝田日暖玉生烟”。良玉生烟的原由,还是从那套《十万个为什么》里看到一篇文章,介绍玉石埋在地下,当气温上升时,下面有玉石的地表会散发一种含有一些矿物质元素看上去比较周围空气颜色较深一些的蒸气,采玉的人往往根据这个特征去找玉矿。那篇文章就是以 “蓝田日暖玉生烟”这句诗入手进行介绍的(这套书后来在文革中散失了,现在的版本里我没有找到这篇文章)。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中有“司空表圣云:戴容州叔伦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有些象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样,早春时分麦田里的苗出土才1到2公分时,人在远处望去只见麦田里麦苗绿油油一片,但走近了却只见黄土而不见绿色;同样,日暖之时地下的玉升腾起的烟也只能远处望见,走近了却反而看不出了。再者根据诗律对仗和《文心雕龙•丽辞》中“反对”的要求,这句与上句应该在意义上相对。所以我认为这句是表达那些未曾当过官吏,尚不知道官场乃至社会黑幕之后的情形的莘莘才子们还是在千方百计争取着官场的进阶,谋求着施展抱负的机会,犹如深埋于蓝田沙土中的美玉惟恐世人不知自己存在,日光下努力散发出阵阵紫烟。这一幕景象恰似锦瑟所奏出的“和”的曲调。
 

  在《围城》里,有一句英国古话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因此这一联让我感觉与“围城”之说有着差不多的意境,也许李商隐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官场生涯之后也生发了这样的感慨吧,官场就象是鸟笼或城堡,人在外面时想进去,而进去以后却想逃也逃不出来。
 

  这颔、颈二联虽说是在诠释瑟曲的“适、怨、清、和”四种声调,却也分明描写了人世间的迷茫、悲愤、追悔和祈盼四种情感。这四种情感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许个人只遇到了其一,也许经历了其中之二、三,也许就都曾经有过。请看李商隐,从怀才求仕时的期盼,到陷入党争之泥淖而不能自拔时的迷茫和悲愤,乃至欲逃不得时之追悔,恐怕他这四种情感都曾经历了。及至人生垂暮之时,方才醒悟到他所体验到的、所铭刻于心的这些情感却是与锦瑟那四种基本曲调有所相通,原来古人造就了锦瑟正是为了记载人类的情感而使之流传的。就拿我们这些经历了数十年生活的凡人来说吧,又有几人没有经历过这几种情感的纠缠呢?然而当陷身于这些感情的旋涡之中时,又有谁会不是惘然迷失呢?这也就是诗最后两句的含义了。
 

   总观全诗,象是李商隐以描写锦瑟以及锦瑟所奏出的四种主要旋律为主题,借题抒发了对自己经历了数十年来的官场生涯所看到的当时社会生活的参悟和感慨。不知各位朋友有何看法?
  
    试译《锦瑟》:
  
    这传说中的锦瑟啊怎会那么巧,数来正好五十弦,恰似我们人类的生命那样短暂?
    那粗细不同的弦和间隔有致的音柱震荡出的旋律让人们联想起生命中的种种情感。
  
    象庄周梦中化蝶,梦醒了却辩不清究竟是自己变成了蝶,还是蝶变成了自己……
    象杜宇国破家亡郁愤而死,灵魂幻化成年年春来对着故国山河含恨啼血的杜鹃……
  
    象璀璨的珍珠每至皓月当空便遥想浩瀚沧海,为自己变成人类的玩物而晶莹渗泪……
    象深埋于蓝田沙土中的美玉惟恐世人不知自己存在,日光下努力散发出阵阵紫烟……
  
    迷茫、悲愤、追悔、祈盼,演绎出人间情感的瑰丽,将使后世人们永远地铭记追忆,
    然当事人却总是那样地失落、惆怅、迷离、惘然,又有多少人能将世情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