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回目录]

 

诗意与温情

 

——读程应峰美文集《阳光有声》

 

毛本栋

 

最近几年,我陆续读了一些程应峰的美文,有的是在报刊上,有的是在他的博客上,读得很随意也很零散,但每读一篇,心弦就会被触碰一下,使人心有所思,情有所动。由于工作的缘故,我几乎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文章,但能使人从中获得真正的“阅读的愉悦”的文章却不多,反而在工作之余无意间读到的一些东西,更能让人心动。程应峰的美文,就在这些让我心动的文章之列。何以心动?不外乎其间蕴涵的诗意和洋溢的温情,直抵人心的最柔软处。我想,这应该是程应峰美文的最大特质,也是他多年为文的不变追求。读完他的美文集《阳光有声》,更坚定了我的这种看法。

如果对程应峰的美文之“美”仅仅理解为文字之美,那就不免流于肤浅,它的文字固然美如珠玑,但它的审美价值无疑是指向底蕴美和人性美的。人文观照下的自然情怀,诗情勃发中的理性思考,使程应峰的美文包涵着厚重的底蕴美;对生活细节折射的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对人与事中凸显的爱和幸福的深情反刍,使程应峰的美文洋溢着温暖的人性美。

诗意是一种美,是一种崇尚美的精神之光的闪烁,是自由的心灵在广阔世界飞翔时撞击出的美丽火花。在《阳光有声》这本集子的前两辑中,作者携着一颗诗人敏感而多情的心,去寻觅和感受商业社会中那些行将飘逝的诗情,感受阳光、泥土、小溪、河流、麦苗、树叶、桃花、鸟鸣、花香、修竹、藤蔓、游鱼、石头、浮云、枯荷、明月、鸟巢等自然之物赋予他内心的静谧和温馨,感受古典意象中那些永恒因子带给他的缱绻诗情。作者身居温泉小城,悠悠山风,潺潺流水,啾啾鸟鸣,伴随着他的精神,放飞到他那充满诗意的心灵田园,让心沉淀,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看吧,青青的麦苗,以及麦苗以外的野草,经过感觉中漫长的冬天,在雪水融入土层之后,张开信念的叶子,迎着微寒的阵风,站成了春天,站成了生命中不朽的诗意。”(《草尖上的春天》)料峭寒风中的麦苗和野草,成为作者诗意人生的象征物,站立在作者充满诗意的心灵田园里,坚定着一份对生命春天的守望。“如果你听得见阳光的声音,一定是你心灵的鸟儿醒着,阳光的声音才会片刻不停地在你生命的河流里明媚荡漾;如果你听不见阳光的声音,一定是你的耳朵睡了,阳光的声音无法抵达你的心灵。”(《阳光的声音》)这一段人生哲理的诗化表达,足以体现程应峰美文的语言魅力。当我的目光一碰触到它,即已被它慑服,心中的涟漪层层荡开。

传统文化是现代人的精神源泉,它不应该成为人们装潢门面的饰物,更不应该成为现代人眼中的海市蜃楼。一些不朽的古典意象,润物无声地催生了作者的怀古情思,使一颗昼夜蜗居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心,也能“在诗意中悠闲”。在“与枫桥对视”时,在苏堤上行走时,在“闲看浮云”、静听雨打枯荷时,在品赏“书香和玉色”时,作者的一颗诗心在闲适幽雅的古典意趣中翩然翻飞,如春阳和风中的燕子,衔着一个个灵性的文字,忘情地构筑着喧嚣闹市中属于自己的精神华堂。作者有时也甘做啼血的杜宇,试图唤醒一些迷失在物欲世界中的魂灵,不吝给一些奔波疲累的心灵打下一剂剂强心针,使迷失的脚步找到归途,使芜杂的心感受到人生的诗意。

生活是琐碎的,是无奈的,同时也是氤氲着温情的,是流溢着感动的。可能是因为生活太过枯燥、平淡,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冷漠,使人们疏于发现生活中的人性美。在《阳光有声》的后两辑中,作者悉心诠释了现代城乡生活中关于爱与幸福的人生命题,倾情解读了夫妻之爱、父子之爱、手足之情、朋友之情,咀嚼出生活细节中所深蕴的人性之美。我喜欢那一篇篇短文散发出的泥土香味和生活气息,读着它们,就像在亲近自己的童年、家园、父母……在触摸自己曾经的泪痕和创伤,在找寻自己那些渐渐模糊的生活足迹。尤其是作者与父亲的父子深情,使我感到自己身为人子的惭愧;读着那些写父亲的篇章,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沉思,对自己的某些疏忽深感歉疚。我曾经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一文中这样写道:“人的一生是一个承受的过程,承受亲情、承受爱情、承受友情、承受婚姻、承受事业、承受生活。”承受是一种无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么多的承受中,我们的灵魂变得丰盈,我们的精神变得健壮。

毋容置疑,作者是一个感情丰富、心思细腻的人,也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了热烈、真挚的爱的人,生活中的每一个物件,在他眼里都昭示着人生的妙谛,蕴含着生命的启示,油条、南瓜、南瓜根、火把、豆腐、中药、鸟、蝴蝶、十字绣、榴莲、筷子、酒……这些蒸腾着温情的事物,无一例外地触发了作者对人生之爱的感悟,对生活的辩证思考。这些感悟和思考,无一不指向人的内心,在多个层面上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

现在,作者收集起了这些阳光播下的诗意和温情,一丝不苟地呈现于我们的面前,相信每一位捧书在手的读者,都会感到诗意的润泽和温情的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