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主页 ]

 

 

作品介绍之八  作品介绍之七   作品介绍之六   作品介绍之五   作品介绍之四   作品介绍之三   作品介绍之二   作品介绍之一

 

作品介绍之九

9/8/2014

增加一篇读后感:斯人如诗,斯诗如人-读左传海《生命的二十四节气》。自从去年底左传海的诗集出版后,我就暂停了时代专集的工作,主要因为自己学习和补充的需要。这篇文章压在信箱里很久了,今天是中秋节,有空,就增加上了。

11/22/12

这次收录了一篇很优秀的小说,杨银波写的中篇小说《再见青春》,通过回忆和现实的对比,交替描写了主角林锋的少年时期和成年时期:少年时的初恋,对自由和文学创作的浪漫追求;成年后婚姻现实的冷漠,对初恋仍然刻骨铭心以及更加不羁的对民主自由等敏感政治议题的探寻将林锋引向了镣铐之途。小说写得很生动真实,紧扣主线索的进展,比较吸引人能把故事完整地读下去。这里摘取一段,和大家分享,看看描写得是否挺生动吸引人?

在大成中学背后的山上,野花处处开遍,周六上午的空气沁人心脾。杨修意刚打开数学课本,就被林锋合上。林锋说:我问你,你为什么读书?杨修意带着调皮的表情说:不知道。林锋提起一罐易拉罐啤酒,和杨修意相碰:我曾经相信好的考试成绩可以改变命运,但我发现我错了。我要明确地对你说,我反对专制教育,拒绝洗脑。如果还有第二条路,我宁愿不要什么全年级第一的虚名,我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立言,求道,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杨修意喝了一口酒:那是什么事业?林锋说:其实我也不清楚。我只是认为这个国家必须有改变,穷人不会走投无路,富人不会无尽逍遥,军队不会向人民开枪,权力被关在笼子里,就像动物园里的狮子。杨修意听到狮子二字,说:我妈就像狮子,我考这么差,差点没被她骂死。她管我挺严的。我今天早上跟她说,我和徐依曼一起到学校补课,她才放我走。平时周六、周日,我经常被逼着在家里复习功课。我之所以读书,应该是怕她骂我吧。

林锋展开一封信:你看看这封信,今天早上传达室送来的。杨修会一字一句地读完信:呀,你父母太辛苦了。这简直像包身工!林锋问:像这种情况,好的考试成绩能解决吗?像政治、历史这种课本,我能够从第一页背到最后一页,初中三年我就是这么干的。但我感到麻木,感到无力。我的父母在广东农场天天日晒雨淋,像奴隶一样被践踏使唤,而我只能抱着僵化的课本,写着连我自己都不相信的答案。我才是失败者。我觉得,这个时候更应该多读读法律,要让政府和资本家知道,农民工不是奴隶,而是人,是在人格主体上与其他人享有同等平权的公民。杨修意大概明白了林锋说这番话的用意:比起你来,我真的幸福多了。从小到大,我要什么有什么,家里来的客人尽是官员、警察和老板,从来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她拍拍林锋的肩膀,你也别想那么多。你现在成绩这么好,今后考北大清华,再撑过大学四年,你就有好工作,就能挣大钱,你父母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林锋站起身来,风吹得头发在空中零乱如草。他望着山下像蚂蚁一样穿梭的车辆和人群,大叹一口气:这绝非一个小家庭的事。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属于盘根错节的社会难题,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奋斗,更涉及到整个群体意志的表达,涉及到国家立法,政府决策和执行,以及建设大量的援助机构和社会组织。这是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应该有更多人参与进来,向不公不正的制度发出呐喊。你要记住,农民工不稳定,城市就不稳定,农村也不稳定,追根溯源是农村不稳定导致城市不稳定。中国问题的根,在于农民。这是个占国家人口绝大多数的群体,是这些人,才产生了如今这个政府和制度。要改变这个制度,就要从改变农民命运着手,让他们手里有钱,人人有工作,有保障,有法律的靠山,有社会的力量,有组织的抗衡……”杨修意平时在教室里多少知道林锋的深沉,但她想不到林锋竟有如此深沉。为搞活气氛,她说:你还是先辅导一下我的功课吧。那些国家大事,我一个小女子是无能为力的。

杨修意的可爱与林锋的冷酷,如同火与冰的两极,但二人时而做功课,时而谈理想,时而还谈到爱情,也谈到音乐。一连数周,在周一到周五的午饭后至上课前、晚饭后至晚自习前,在周六、周日整个白天,林锋的世界里只有杨修意,而杨修意的世界里也只有林锋。他们都是性情中人,笑声大得即使众人议论纷纷,也要继续笑下去。有天中午,杨修意因发烧输液去了,林锋突然感到自己的生活缺了什么,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想分分秒秒都看到杨修意。别人补课补得难以维继、口舌之争频起,唯有杨、林二人把功课补成了彼此的生活习惯,就像舌头离不开牙齿,拿如胶似漆来形容亦不为过。到接近中期考试时,有天脚被崴伤的林锋叫杨修意到食堂帮自己打份两元钱的套饭,这才让杨修意第一次真实地看到两元钱的伙食到底是何状况。她每日回家三次,午餐、晚餐、夜宵,总是有荤有素有汤有牛奶,但林锋吃的却是几粒肉和素菜。

杨修意第一次掏出自己的钱为一个男生在食堂买了烧白、鸡丁、红烧肉,还打了份黄瓜皮蛋汤。端到林锋面前时,她像妻子对丈夫下命令一样:有好身体才有好头脑,你给我吃下去!我守着!旁边的同学打趣道:哟,不得了哦,生活充满阳光嘛。没想到林锋熟练地掏出15元,放在杨修意的手里:谢谢。不过下一次,我还是会打两元钱的套饭。有饭吃,已经很不错了。杨修意像受了极大的侮辱:你真的就那么穷吗?她说到这个字,深感说得有些过火,赶紧纠正,其实我想说的是……”林锋没等杨修意说下去:我现在老家的三间瓦房、一间草房,是当年到处借1000元从亲戚那里买来的,整整四年送猪卖,没肉吃,只是为了还债。你吃过盐巴下饭吗?想过一个孩子每年就盼着南瓜和红苕吗?因为那是天底下最美最香的饭菜。你有没有天天到泡菜坛子里抓豇豆和辣椒?那是我长久以来用来下饭的一日三餐。我们还曾经向邻居借米,如果没及时还,还会被追着问好几趟。修意,这就是我,林锋的真实生活。大概第一次亲耳听到林锋称呼自己为修意,声音是那么温柔动情,杨修意转过头去,抹抹眼泪走开了。

同时还收录左传海的《走过沂山或沂山走过我(组诗)》,写得很大气磅礴,我特别欣赏传海诗作中所蕴含的力量,总是给人以鼓舞和激励。比如这首,将长城的魂魄描写得那样独到而有力,特别这结尾一句好棒,读起来特别的舒畅自由:今天的阳光之下 你蔓延依旧的峥嵘/我匍匐着 耳朵贴近刚性的山石/听那滚滚的惊涛与雷声

齐长城

你走了太多太多的路

才想在最高的峰上舒一口长气

而就在这一瞬

不知是时间忘记了你还是你丢掉了时间

只有无数双鸟的翅膀和与你同样伸展的胡枝子、云朵

尽情铺开满地的花儿、绿与灿烂声音的一大片豪情

 

三千年的光阴堆积

一万里的无言站立

就在这已经不再严峻的穆陵关

地衣与青苔续写残缺的叹息与渴望

但你拒绝柔软

 

今天的阳光之下 你蔓延依旧的峥嵘

我匍匐着 耳朵贴近刚性的山石

听那滚滚的惊涛与雷声

 

陈祥康也有几首新作寄来,我觉得写得很美,尤其生日那一首,将自我情怀与感慨真切地表达了出来。

黄昏村行
云涌苍山一望遥,夕阳天外只清寥。
欲从松岭听涛去,路转村溪石板桥。

生日将至自题
生涯多感意何堪,辗转江南复赣南。
岂有道心能守一,居然年齿待奔三。
世情或可从容说,尘梦还宜仔细参。
独坐风窗清夜里,已将杯酒付沉酣。

 

慕鸿自己近来也有些诗兴,颇写了好几首新诗,这里我自报家门,也举荐一首,和大家分享:

 

晨光

穿越一亿公里,就为到达此时,此地,

好与普世同在

给希望注射日日所需更新的维生素

让重新开始成为,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每一个人

都拥有的天然财富

我看见这伟大的爱,穿行在我们的宇宙中,执着又温柔

从天上到地上,如一面高挺的旗,

在每个早晨的微风里,扬起,飘拂,激荡,其志坚定不移

寒冷的心被拥抱,冰就消融

惧怕的灵得安抚,颤抖便于不知不觉中,逃遁得无影无踪

一个来自遥远的温暖的梦

被用镶金的笔触,涂抹在

每一片种植于人心最隐秘处的玫瑰花瓣上

 

欢迎赐稿给时代专集!

 

 

10/25/12

  今天有一些新稿和大家分享。首先欢迎一位新来时代专集的作者:杨银波。除写作外,他还是一位摇滚公益歌手。这次寄来一篇写得挺有声有色的文艺评论文:《无力者的拯救——关于汪峰和晚安北京》,因作者本人也是歌手,并且很崇尚汪峰的艺术风格,见解颇具一格。欢迎阅读!

   女诗人一笑寄来九首新诗,收作一集,题作我有一枚在永远里燃烧着的头骨,篇篇有力,字里行间更比以往透出成熟和和谐。我很欣赏一笑的作品,创作量总是很大,让人实在羡慕,题材也越发比过去广泛,进步总是那样明显。这里来举她的一首我最欣赏的,好句共赏:

“若我们从不曾生活在星群中,
从何感知那种簇拥?
唤醒,闪闪发亮,
一匹火驹在前方等我,
啼声哒哒,炽焰鬃飞舞;
冬的深蛹里,
风铃草已经开始酝酿它的淡紫色了,
北风举起秃秃的花杖,但很快,
那上面就会涌出翠绿与朵朵怒放之花,

我有一枚在永远里燃烧着的头骨,
音符花冠,奏出穹苍灰蓝的弧度,
心是众河的源头,我将成为——蓝色,
成为跳跃,成为——不可能。”《我有一枚在永远里燃烧着的头骨》,一笑

好一句“心是众河的源头”!好一句“我将成为——蓝色”!真是诗意盎然,浪漫中透着力量,正是一笑的特色。

又有:

“......

——在那神秘的入口,死亡却步,时光永恒。
昨日破碎,如正在崩裂的白色冰川,
此地繁星如落英纷纷坠落,黑渣遍地;没人
再能看到疏朗乾坤;我满手灰烬,
一条河流穿过我,带着群山的倒影穿过我,
我听到泥沙的饮泣,荒草的倾诉。”摘自《一条河流穿过我》,一笑

一条河流穿过我,带着群山的倒影穿过我”,形象逼真,“我听到泥沙的饮泣,荒草的倾诉”,将现代心灵荒原的状况描写得很贴切。

另一位我也很喜爱的女诗人郭建红也寄来了两首新诗,《找寻》和《秋日感怀》,收在她的诗集《如果你是风》里。建红的诗风比较纤细温柔,心之所向与我有某种相通之处。也来欣赏建红的好句子:

“......

谁和我一样

总是在描画那一张风一般的脸

总在无声地呼唤如水一般的清澈平静

 

总有雨点散落在我的诗句上

总是秋风畅想无眠

沉甸甸的破碎

用虚构拼摆出一场盛宴

蔓延开一弯辗转迷离

 

我该怎样去挥洒笔墨

穿越时光的浮华

在岁月的灯塔里,一展清姿

化作一只青鸟

顺着你的深情

在杂乱无章里觅一方净土”——摘自《秋日感怀》,郭建红

诗句质朴无华,不造作,不故作惊人语,不尽量让人看不懂,而是款款道出心底里的那纤细却执着的声音,这声音之所以是诗,是美丽,不因为有什么特别,而只因为它的真实。

我越来越欣赏诗人左传海的作品。他的诗有力度和深度,题材广,意象里掺着极其丰富的颜色和音乐,诗意涌流八面,好像大餐,读来很享受。他寄来十首,收作一集,题为《埙》。这里我先举他这首《荷塘》和大家共赏:

“从这个五月延伸到下一个冬季

我的荷塘将被溢满 激晃

一种思绪 一抹惝恍 淡如三更时的月晕

由素净 由粉香 甚或由昏黄

轻柔与飘动将呈现一道无边无际的属性

在东边,衔于雨云的第一片嫩艳的薄唇

彼时,叶绿成水花红成水莲蓬也饱满成水

 

我从不轻轻地走过我的荷塘

但我会越过萦绕紫草的长堤 小心翼翼 放牧清晨至深夜的遐想

从雾中 从林间 从云上

即使到了正午也不能炽热 我只是放歌

已错过开放 不想再错过东风中的那枝摇曳的等待

 

因此,我把深藏于地下的以大力度的形式铺展

无言地挺直

即使明天已凋谢 如盖的叶片零落成泥”——《荷塘》,左传海

这首诗可说是诗人内心世界和身世的自白吧,将诗人的孤寂寥落描写得很透。这一句,“彼时,叶绿成水花红成水莲蓬也饱满成水”,写得很美,“即使到了正午也不能炽热 我只是放歌”,有一点绝望,“已错过开放 不想再错过东风中的那枝摇曳的等待”,写出了心声。结尾,“无言地挺直/即使明天已凋谢 如盖的叶片零落成泥”,表达了诗人绝望中的执着心志。诗写得有意象,有意义,很真切,有内容,很个人,所以好。

再举一首,也写得很好,读着时我竟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很久前曾写过的一首诗,其中深切表达自己对心所向往的古时诗人的追寻,那一种内心的渴求仿佛在这首诗里也可读到:

“淡墨氤氲

依旧是那一溪遥远的渌水 流着落花低吟

洞彻五百世 自南而北由西向东

只为到我布满皱纹的旱季的梦里

飘一朵滴着月光的青云或描两弯写意惆怅的红裳翠盖

缠绵万里

 

我的守望已生长成千树万树的柳絮

而拂面的轻风却久盼不来

双眼干涸 啼一只灰羽的鹧鸪

栖止于昨夜今夜的漫漫狭窄

那白色的枳花却又攀上无叶的枝头

开了又谢 谢了又开

 

你曾经走过多远啊 你不回眸

在俗世的十丈深厚的尘埃中 我还在苦苦守望

等你 漫过五台的经卷 渗透唐宋的诗行 涤荡六朝的云烟 凋零黄花的伤怀

一盏思念如豆似萤

轻轻地来 淡淡地去”《青烟》,左传海

 

最末的这一句,“等你 漫过五台的经卷 渗透唐宋的诗行 涤荡六朝的云烟 凋零黄花的伤怀 一盏思念如豆似萤 轻轻地来 淡淡地去”,是传海的特色,一泄千里,回肠荡气,丰富的音乐节奏,仿如歌剧。

今天也收录了旧体诗人汤沧海的十五首旧体诗,题作一集曰《湘南草吟〈二)。沧海的诗质朴清淡,犹如好友闲话,亲切贴心而又自然而然,而诗人那一颗诚恳之心,昭然纸上。这里我推举两首,和大家好句共赏:

一见一惊复一怜,儿时每遇草泥间。亲朋已叹相逢少,更比亲朋疏万年。《早上办公楼前遇蚯蚓》,汤沧海

一个见字,一个惊字,一个怜字,将儿时的美好回忆,成人入世后的沧桑感慨,揉和得混然天成。

故井当初瓦上烟,一钵祖母手亲添。入城哪复香滋味,更况浮沉十二年。《食堂喝粥有题》,汤沧海

对祖母、故乡的怀念,都在那“手亲添”三个字里。今日的孤寂、失败和沮丧,都写在“浮沉”二字中。

也很喜欢他对诗人朋友孤帆(即陈祥康吧)的勉励,这一句写得很漂亮:“大野寒星千数在,光华长泻淡无声。”《步韵赠孤帆》,应该说是彼此志向的认同,是互勉,更是激励。让我们时代专集的诗人们都这样彼此互勉吧!

谢谢以上几位诗人和作者的赐稿和对时代专集的支持。

9/9/12

  夏天过去了,陆续收到一些来稿,这里继续推荐白话诗人左传海和旧体诗人汤沧海。左传海的诗今年寄来了真不少,给我的印象也越来越深刻,许多作品都很优秀突出,感觉诗人的内心有很十足的浪漫,想象力丰富,感情深沉,有底蕴,有力度。这次收录的4首收在他的诗集:《 行走,飘落或流淌》里,每首都好,值得一读。其中《流香——读唐宋诗词》写得深合我的品味,《秋晨》的开头写得是那样的美丽,《飘浮在时间的流里,我是一树叶落》有左传海特色性的回肠荡气的韵节,《等待》写出了内心的沉郁和渴望,以永恒的寂静为背景,真诚却内敛。

“篱笆上的牵牛华是她的眼睛/浸透了火一样的蓝紫/悄悄点燃潜伏在黑土中的冷色调叹息/雾神的帐幔躲开轻盈的晨光/静水般涌来,把亮灰的大浪掀起”  ——摘自《秋晨》,左传海

一句“火一样的蓝紫”,一句“静水般涌来”,将整首诗装扮得是那样的美丽!

“一朵黄花/点染沙鸥翅上片片日影/几枝绿柳/摇曳孤舟帆边丝丝雨痕/灞桥瘦马/长亭短亭/幽深的叹息写满清癯的西风/放一朵孤独的云/对山酩酊/悠悠的洞箫如梭/将一天清霜醉成袅袅的夜钟” ——摘自《流香——读唐宋诗词》,左传海

描写唐宋诗词感受的,许多诗人都有好句,当然也有很多劣诗。传海的选择,或说是剪影吧,没有流于表面,没有无意义的丽影堆砌,而是恰到好处地揉合了自我的读后感,体现出对唐宋诗词魂魄的认知和珍爱。

“而所有的白昼与黑夜从此呼啸 西风漫卷而来/我立于南方的河边 任一种声音深沉地覆盖 占领/长久的脉络弯曲 将走入逆光/膨胀或空虚 连同根须向极深暗处延展// 

我听到流淌/今天也许走失 也许会被昨天反噬//

拒绝孤独/漂浮在时间的流里 我是一树叶落”  ——摘自《飘浮在时间的流里,我是一树叶落》,左传海

我特别欣赏传海的长句子,读来是那样的回肠荡气,好像在听意大利的歌剧。这样的句子给读者超浪漫的感觉。

感谢左传海的赐稿,也鼓励他珍惜自己的诗才,充分发挥,写出越来越优秀的作品!

  汤沧海是陈祥康的诗友,目前正与陈祥康一起编一本旧体诗词的选集。这次寄来了他的《湘南草吟》集,其中有不少的好诗,我先选一小集《湘南草吟(一)》收录,以后会陆续选一些登出。沧海的诗朴实无华,对人生常存着平常心,感情于平淡中流露真挚。读左传海和汤沧海的诗,感觉好像两个鲜明对比,一个是色彩和音律变幻的魔术,另一个则是布衣芒鞋的质朴。

【看月】幼年不解思乡味,每笑诗中吟月人。一自天涯离落久,始知明月窃人魂。  ——汤沧海

这首诗里,主要妙在这两个字上:“始”和“窃”。“始”给了诗一个转折,一个故事情节,“窃”道出了明月的所有魅力及诗人的迫切思念。

【街边观猴戏】不谙人事已堪怜,更恐狙公冷血鞭。卖笑街头悲铁锁,谋身尘海叹金钱。深山有伴欢欣地,闹市无亲寂寞天。
碌碌微生何所欲?惟求一饱早安眠!

这首诗廖廖数语,将卖艺猴子的拟人心态描写得何其生动贴切,使读者不由得仿如身临其境,同时也体会到诗人对人生被物质世界所捆绑之悲惨的影射。

下面一首看似很平常的寄友人的绝句我倒是觉得很清新可爱,其中的好处在于,于清淡、平常之中透露真挚与感人,同时写明了知音共同的高洁心志。

【短信寄长沙友人】未必知音须付琴,早蝉时候偶思君。两心恰似平湖月,半在清波半在云。

谢谢汤沧海赐稿!

7/22/12

今天,我收录四位诗人的来稿,两位是白话诗人,两位是旧体诗词诗人。首先,让我来推荐白话诗人左传海寄来的8首诗, 合为一集,题为《 行走,飘落或流淌》。传海的诗有力而浪漫,思想深刻,不浮躁,不虚无缥缈,诗的意象生动活泼。作品真的是诗情洋溢,引读者遐想。好句共赏:

“......二十年,君王事早已老成一抔冷雪/压上你不曾低下的头颅/愁思如磨/心已成趼/纵使把栏杆拍遍/也只能夜闻滔滔清江水声 昼望茫茫浩渺云间//

从北方到南国/带着心事上路 路正长 迢迢八千/奉旨去种一蒲芙蓉/莲叶接天 你的叹息也遮地接天/饮几缸酒吧 酒如海也不能醉倒青山 /夜很深 挥剑的手捏一支寸管/去写断鸿声里 去写夕阳无边/断鸿声里 夕阳无边”——辛弃疾》,左传海

这一首《脚印》,写出了我们人生艰辛无奈的跋涉以及诗人内心的执拗与坚定:

抬得再高一些 我这被时光凿磨的脚步/白天或黑夜一如既往/或柔软 或坚硬,或凝重 或轻松/但有意义或无意义的印迹终将延续/贯穿 也会淤积//

在这条路上 我是一滴水/浸湿什么或被什么浸湿/所有的前人都已走过/留下风/以及粘到鞋子上的星星一样的尘泥//

别这样,别这样轻易叹息/把这双沉沉的鞋子摆好 睁大眼睛/在这黝黑的床前听那一声黝黑的笑声或者叹息”

非常感谢左传海赐稿!

同时还收录了白话女诗人郭建红的 两首诗,《不再千里遥远》和《这段日子》,收在她的2012年的诗集《如果你是风》。 《不再千里遥远》写出了诗人在理想与实际之间矛盾中的无奈、挣扎与彷徨:

“......也许你的出现  暗淡了晨光/我把文字藏在疲倦后/用生命敲击出的痕迹/想向时空倾述什么/留下了些什么/一声声叹息还是哀怨//

怕了你无休止的催促/我只想躲藏在一堵墙之间/把泥浆扒开/在那里或许我能找到逃离的缝隙/然后不再兜兜转转/不再那样千里遥远/隔岸就是归家的渔火”

两位旧体诗词诗人的来稿有艾书友高怀柱。艾书友这一次寄来的诗稿比过去的更有提高,在各方面都仿佛更加成熟凝练。在诗歌创作的艰难旅程中,我以为“坚持”二字最为难能可贵,也是最终能有所成的根源。这里为艾书友新开一集,题作《风多白屋寒》,共34首。艾书友的诗说的是真真实实的故事,他的诗不是浮萍似的点缀,没有掉在许多旧体诗词作者所一同掉落的陷阱中,那就是集合一批艳雅的词句,组合一些悦耳的音调,无自我,无实质内容地无病呻吟或平板无聊地描写一番颜色景致。艾书友的诗短短几句里总有点故事,有点曲折,更有他个性的判断和思考,这是我欣赏书友作品的地方。比如这首:

“悲摧到不伤,长笑等闲狂。

惊悉娘有病,深谙命无常。

眼前时可惜,日后事应忘。

重复凡人恨,何须断尽肠。”想到母亲病症作》,艾书友

 

有思想,并古风十足。又比如:

嗜睡晨昏好,残躯置暖春。

无时思来日,有计忘前尘。

免看花争色,不伤光减人。

梦魂难拘束,出窍略微频。”近来病重镇日昏昏欲睡戏吟》,艾书友

 

书友也有一首写给慕鸿的诗,等于算是和我的一首唱和吧。一般这样的东西很容易写得平板敷衍的,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书友写来还是挺中恳,每句一转思,读来就不觉得无聊:

“中西风景异,诗性暗相通。

辗转心思此,欣然意不穷。

如无山水隔,岂可识情衷。

休谓新阿Q, 宽膺而自蒙。”电话里听胥老师念慕鸿赠诗感吟》,艾书友

 

美好祝愿给书友!

 

同时还收录了高怀柱精选出的旧体诗6首,题作春莺。高怀柱的这几首诗精炼而优美,尤其描写山居,村居的画面与情调。但,先来看看这一首,诗人是描写对母亲河长江的感情。这首诗的点睛之处就是这一句“望中如见母亲瘦”,说出了故事曲折,增加了诗的生动。若没有这一句,那么这首诗就极平凡了。

为客浔阳访旧楼,霜林红泪染清秋。

悠悠山影云间立,点点寒鸥水上游。

东海遥知千里远,西风相忆几重愁。

望中如见母亲瘦,一脉长江细细流。” 秋登浔阳楼见长江水枯有感》,高怀柱

 

再看这首,写得好美,也极其流畅,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期冀与追寻表达得淋漓尽致,将幻想中的遁世逍遥情怀描写得美仑美奂。

村居曾住小河旁,庐舍田园似画章。
荷叶一湾宜听雨,柳荫半亩好乘凉。
东坡锄豆闻莺唱,南野收瓜染露香。
常访种桃垂钓叟,无须洞口问渔郎。”
秋登浔阳楼见长江水枯有感》,高怀柱

 

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首绝句,充满了勃发生气,结尾一个转折,可喜,可爱:

“几处耕犁暖渐生,春来遍野草青青。
柳堤一阵毛毛雨,湿了莺啼更好听。”
春莺》,高怀柱

谢谢高怀柱赐稿!

 

6/1/12

今天,我充满热情地来推荐左传海一部现代组诗二十四首,题为《听,季节,如是说》。这一组诗里,左传海的诗情是那样的充沛而饱满,没有虚晃,没有硬挤出的牙膏,一方面是实实在在的内心情绪表达,一方面则又是浪漫、富于幻想的彩色挥洒。语言生动活跃,充满力量,读来真的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其中许多的句子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振奋和鼓舞以及内心的共鸣。一起来欣赏这第一首里的几句:

“......蓄势待发/即将离去的惨白挥洒最后的尖刃/刻骨铭心/因此 以干坼的嘴唇与酸涩的牙齿/咬住那仅有的绿芽儿/聆听/爆燃一声脆响//

 终要破冰/一枝两枝三枝蔓草纤细/沉重地匍匐/躲过追踪与恶毒的中伤/哪怕无边的雪水浸透时光的胸膛/你也会来 你总会来//

忧伤被蒸发/阳光还是阳光/开放在山梁上的我的麦子/招摇第一百次希望/我与她要撒网/捕捞那一片遥不可及的杏黄”

——听,季节,如是说(组诗):忧伤被蒸发,阳光还是阳光 》,左传海

又比如这一首, 如此优美,内涵丰富:

我们的祖先已在土中/深深地扎根/四月里的这一天  所有芽儿萌动/早就在前夜出发/那些悠远的叹息以及思念  欢笑以及期待/挂上东南的一枝柳丝  迎着风  泛起绿意/等待明天那穗小麦花开//

一串串踏青的足印眺望/一个不甚清晰的方向/重重叠叠  一千年来的两种思绪/指向最深处的杜牧的杏花村/那里有牧童的笛声 醇厚的酒香还有饮也饮不完的一大杯的淡味忧伤//

我听见/一只玄鸟尾巴像剪刀 正在路上/他用柔软而顽强的翅尖抚摸昨晚深色的呢喃和我那个坚硬的梦/我也看见/阳光与馥郁的芬芳星夜兼程//

并没有沾衣的细雨打湿今天/也许已经错过/但  毕竟春天已经到来/冬天渐行渐远  抑或渐行渐近”

——听,季节,如是说(组诗):一串串踏青的足印眺望》,左传海

谢谢优秀诗人的来稿!

5/1/12

另外收录四篇短篇小说,月阳(焦红琳)的两篇:第三件幸事 谁是谁的美食胥和彬的两篇:守门人 小孔的世界

月阳的好几篇作品颇有女权主义倾向,对女人的命运与生活有很独特的关注。《第三件幸事》描写当下社会的一个现象,就是在男人中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人生三大幸事,升官、 发财、死老婆。故事叙述了一个处级干部怎样在自己升官、 发财之后,为追求第三件幸事,挖空心思去残害自己的糟糠之妻。小说开头写得更好一些,但末尾结局收得比较仓促,有虎头蛇尾之嫌。但小说还是有能吸引人读下去的情节,对男人虚伪一面的讽刺和批判也很让读者为之喝采。

《谁是谁的美食》写了房屋拆迁对很多小人物来说是一个很难背袱却又不得不面对的无奈选 择,有时真的会导致家破人亡的悲剧。小说将某当权者的奸诈冷血面目描写得淋漓尽致。

《守门人》描写了一位生活于穷乡僻壤的山村教师的人生窘境,讽刺了即便是在人文殿堂的学校中也依然猖獗泛滥的趋炎赴势之风气,读后不禁为斯文之扫地而黯然。《小孔的世界》描写了一群“人民教师”组成旅游团队出外旅行,与女导游之间所发生种种时斗智斗勇的心理活动,再现了当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信任与关怀的极度缺乏。

谢谢月阳和胥和彬的来稿!

4/1/12

四月份有幸收录一位新来时代专集的旧体诗词诗人,名叫汤沧海的作品,一集二十首诗词《酸风过有声》。是陈祥康推荐来的朋友。非常感谢陈祥康!也非常感谢汤沧海惠顾与赐稿。

汤沧海的古体诗写得很有深度和力度,用字经得起咀嚼,思想感情也比较深沉,不浮躁。一句:“白衣须自赏,莫与夕云横。”说出了诗人的高洁心志。一句“草味扑人面”含古意却又带着现代感的清新。一首《入暮》,将游子的清冷与孤独情怀描写得那么突现人眼前:

“羊城秋意晚,万木未沾霜。

鸟过轻啼梦,花栖慢拢香。

夕晖郊外淡,月影市中苍。

一念家山远,西风特别凉。”——汤沧海《入暮》

另收录左传海的白话诗四首,为他新开一集,题作《碎影》。四首中最喜欢《远去的海》,也很喜欢《三月五日的下午》,因读来我心有共鸣。

“闭上感性的双眼

白日梦里

会有无边的灰色的潭水漫来

汹涌淹没

不能呼吸

就让思想的青鱼扑剌剌复苏吧

用鳃

过滤”——摘自《三月五日的下午》,左传海

 

“就这样远去

远去

并成就一种丰满的空白

埋下无边的潮汐

一任那抹亮绿的涛声

由南至北翻卷或退去

拍打为一种深深的期待

此时,我将高挂云帆

让心跳响彻天外”——摘自《远去的海》,左传海

 

写得很好,感情丰沛、真实,同时很有力量和浪漫的幻想,是我喜欢左传海的地方。

欢迎来稿!

 

3/1/12

三月的收录作品里有月阳(即焦红琳)的短篇小说《旧时光》,同时还收录她的一篇超短篇小说《大寒山下叶未生》;并有左传海一集一十 一篇白话诗歌《胡杨》; 女诗人郭建红又寄来两首新作收在为她新开的一集白话诗集里《 如果你是风》慕鸿也有几首小诗收在她新开的一集白话诗集里:<<心结>>文有亚亚的 一篇《 望人生》另收录了近期时代专集新出版的三本个人古体诗词集(陈祥康的《梦尘录》,曹子英的《槿华词》,艾书友的《花采愁边》)内的序文和评论 文,都收在杂文栏中的最后面。

今天我想要特别推荐月阳的短篇小说《旧时光》,写得很动人,描写了三位生活经历各异却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女人对人生、爱情、希望与现世的感慨和思考。月阳的作品感情细腻温柔,充满女人味,文笔亲切可人。小说更有一点有趣之处,即其中多处引用了我们的女诗人一笑的诗句,(月阳与一笑是好朋友),作为时代专集的编辑,我读这篇小说时更增添了一番特殊的喜爱。月阳的另一篇小说《大寒山下叶未生》,比较短,情节也简单了一点,但仍然是女性主题,描写了女人所遭遇的许多的不公和不幸,读来也有感动。

左传海的这一集白话诗集《胡杨》, 也颇有几篇比较深刻的。左传海的诗一大特点就是不无病呻吟,他的作品很大气,富有内蕴,富有追求,是个很懂诗意的诗人。我特别喜欢他的这一首题为“胡杨”的,觉得写得沉郁而又坚定,能看出是已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考验所沉淀下的对自我信念的执着。读着读着,我觉得就好像在描写我自己的心思意念了。好句共赏 就选这一首我中意的《胡杨》:

所有的绿叶都已离去,我就是那株胡杨/干干地站着  干干地对着干干的黑影/也远眺,但不奢望风中飘来的驼铃//  阳光与流沙之于我/都是同一种咸涩的金黄/昨夜的梦里也早没了千年前的那阵雨声//  叹息/叹息还不如那丝舞过矮丘的小小旋风/稍纵即逝/至少也能将我脚下掉落的枯枝微微掀动//  等待/等待也许就像那口汉代就已干涸的古井/深不见底/也终将被白昼与暗夜交替着无声无息地填平//  但,/但我还是相信/相信那一场沙尘暴正在遥远的预期中行进/它一定会来/定会将凋朽的树干与遍地的枯骨敲得铮鏦如钟——《 胡杨》,左传海

郭建红写的是现代诗,但她的情怀却是常常带着古典韵味的缠绵悱恻,这恰是我很欣赏建红的地方。不需要前卫,不需要先锋派,不必要如何的现代式的灵牙利齿,古典却真,有何不可!也许,是因为和我有某种默契之处吧。对童年、对爱情、对纯真的情感,郭建红总是在那一片渐行渐远、美丽单纯的世界里徘徊难舍,不忍就此诀别。而现实世界总是在无情地提醒着诗人,必须永远地离开那里了,因为,那里已成梦境。

“...... 我想我是忘了/忘了那一线破曙霞光/忘了你清新的笑容/忘了我只是在你梦里打了个嗝//  这没有星光的夜/还要在心中盘旋多久/我早已厌倦了麻木/厌倦了虚无的梦境//  能否给我冲破云霄的力量/ 好让自己慢慢靠近真实的自我/像闭上眼睛躺在草垛上/像沐浴在静谧的月光中/我仿佛又听到了童年的蝉鸣/这美好的感觉温暖而柔和/我期待着最后的转身”—— 摘自《最后的转身》,郭建红

慕鸿的小诗里也挑一首心情比较喜悦的和大家共赏吧:

蔚蓝  握着阳光的金帚/将浓墨画出的雨云  扫向天边/世界开始歌唱!//  草木叶片上升腾起  碧色清脆的合唱/地上  平铺开昨夜雨水的奏鸣/一双双眼瞳里  跳跃舞蹈起  烂漫无邪的童谣/天上  和应出一抹横跨长空的交响//  这世界  是他所造/他的亲善  覆盖全地  覆盖他手所造一切/是他的慈爱  使我们与万物一同/于虚空中立定/于无有中存在——《雨后思》,慕鸿

亚亚的杂文《望人生》讨论和记念了当代作家路遥的生活和写作,写得颇值一读。

谢谢各位作者朋友们赐稿!欢迎来稿。

 

2/1/12

龙年里第一个月的收录作品,有左传海一集一十八篇白话诗歌《东篱下的陶潜》野川一集一十九篇白话诗 《岁深处隐约的骨折》一笑的一集一十四篇白话诗<<我住在明亮的呼唤里>>;另有郭建红的两首新诗:那么远,那么近距离 慕鸿的两首新诗:致——过客。旧体诗集有艾书友的一集二十三篇《欲语还休知几度》散文有寒山石的两篇打造闪光的人生链条 》,《感叹文人》小说有石松茂的短篇小说《雨落黄昏》,以及王界的长篇警探小说《死亡邀请书》最后五章。另有一篇评论胥和彬的文章:龙麒麟默默的耕耘者》,收在杂文栏中。

今天 我想要特别推荐左传海的这一集白话诗集《东篱下的陶潜》,其中多首深得我心,带着十足的浪漫,诗意盎然的意象多处可见,并且用词遣字也颇为考究,韵律也不只是有铿锵有力、热烈奔放的一面,而也有温柔多情的一面,故此今次特别推荐一下!谢谢左传海赐稿。好句共赏这一首写得深得我意的《东篱下的陶潜》:

“挺直着/以暖黄的太阳为背景/把案牍的劳形站成一株松/抑或就是一棵菊花的暗影/薄醪微薰的目光早就飞成一羽白鸟/击穿樊笼粉碎为一缕轻雾/挂上了南山的最高峰//五斗米的左右权衡/抛弃一种沉重就意味着/选择另一种沉重/歪歪扭扭地荷锄,汗流浃背/就在矮矮的檐下种几棵树吧/

吟啸如风你如初夏的柳丝飘逸在风中/你说你的桃花源并不遥远/却总让后来者难觅其踪”——《东篱下的陶潜》,左传海

“跋涉几世/红尘沉重/或许早已覆盖每一棵草的青青/压弯初衷的细细坚挺//阳光与月与众神俯瞰/匐匍在泥淖中也不足体现/一丝血色的虔诚/那就化作无声的一滴水/渗入坚硬的土中/也许蒸发,不叹息不歌唱/成为今世的一穴虚空//灵魂如风/却不把重重的斑驳纷乱扰动/横穿抑或顺流/减损着,破烂着,疲惫着/但我笑着/不去问也不去管还有不知多少次的/遥远的来生”——《如风》,左传海

野川的诗有自己很独特的意象和联想,极有个性,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对生命的考量很灰暗,对生命中丑陋的一面有强烈的审视。这一集十九首是从许多首中挑出来的,所以质量真的很高,几乎篇篇都有独到之处,很值得一阅。好句共赏两首:

河流穿山破石,逶迤而去/河流穿过大地,留下滩涂和两岸村舍/河流穿过你,留下波涛和伤口/搁浅的船,浑身布满裂隙/风雨进出,它的静默是巨大的磁场/消失了所有言语。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条河流,满盈,或者干涸/它吞吐日月,身子愈益瘦小,心灵/愈益博大,能看见、能感受的东西/慢慢流失,滩涂上的牛,半空中的水鸟/你的前世今生。不能看见、不能感受的东西/留存下来,在波涛中,在伤口里/在最初,在最终。/河流穿过万事万物/世界会更加清晰,还是更加迷茫/逝者如斯,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滴水/在河流中,有的在跳动,有的已沉睡/只有极少的水滴渗入搁浅的船/变成木纹,让进出的风雨,变得安静”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条河流》,野川

“不再羡慕一飞冲天的鸟/时间太真切了,一把剪刀/让世界简洁。失去的与得到的/都不是我的,夏天的河边/我一贫如洗,一张皱脸/泡在河水里,与漂浮的落叶/挨在一起,又旋着分开/日光很短,它照亮的事物/渐次熄灭,只有风吹着我/吹着对面的树林,静寂深处/有一种力量,想把我举起来”——《有一种力量想把我举起来》,野川

高产的一笑又有一集新作,<<我住在明亮的呼唤里>>,总体感觉有那么一点不如上月的作品集有力度,但依然是联想奇特丰富是她的优点,语言优美而流畅,情感激烈。这里推荐这两首我很喜欢的:

“我住在明亮的呼唤里,/我的岁月却布满雾霾,/我在墙上画窗,一个,两个,三个,/从东方画到西方,等等,粉笔滑脱了,

/以反抛物线的轨迹飞向了空,/一个清脆的回声撞碎了寂静。//我所梦的,那些梦中之梦,总会振翅离开,/孵出它们的蛋壳还残留着余温;那些,/清澈的热望,被困在冰湖中央,像群受伤的天鹅,/从晨到昏,戾戾嘶鸣,但没用,春天还远呢!”——《我住在明亮的呼唤里》,一笑。

其中,那些清澈的热望,被困在冰湖中央,像群受伤的天鹅,这比喻真美,真贴切啊!下一首,也是我极爱的,巴不得是我自己写的才好呢:)

 

将来,要把屋建在山巅,/夕阳常常在屋顶洒满金屑,/晚风来时,/要先弯腰穿过蔷薇栅栏;/与众山左邻,右舍是云海,/多拿些酒来,先敬它们——/别忘了飞旋不停的地球。/都说光阴是场虚幻之旅,/但生命可是四季不息,生生不息,/来吧,建个木屋,我们还有时间:/只要活着,就画美梦的轮廓,/再放上彩虹横梁,地基/就用那些破损泛黄的本子,/词句在里面活蹦乱跳啊,/把现实带去远方,遥远的……明亮……

//
但此刻,我什么也不做,只是听音乐,/蓝色的知更鸟  围着火焰的胸襟,/在音符间穿梭。”——《要把屋建在山巅》,一笑

 

《欲语还休知几度》艾书友的旧体诗颇有古风,由于自身特殊的生活困境,书友的诗作写得踏踏实实,深沉,甚至沉痛,少有花里胡哨的东西,是我最喜爱书友作风的一点。书友心地单纯友爱,竟也有写给慕鸿的两首诗,关键它们不是这类情况下普通会出现的所谓应酬诗,而是写得实心实意,完全拿慕鸿当一个朋友了,所以慕鸿感动之余,也回赠了一首(本人不会写古体,所以只好写了白话诗回赠,致——)。这里我选两首好句共赏书友的作品吧:

 

驀知來日已無多,想到心平氣亦和。莫問當時次第緒,寒星淩亂出天河。”—— 《病中漫笔》,艾书友

 

这几句写得冲和,写得深刻,写得超越。下面这首是写给慕鸿的,虽只廖廖四句,也蕴含着十足的人生真理,思想极其深刻而大气。书友对我的评论,确实让我看到自己时至今日这样的年龄和时代,仍然执迷于诗词而不肯悔悟的“错谬”,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如就顺其自然,索性在错谬中执着下去,也是自然使然:)

已鑄人間絕妙詞,何須四處苦尋詩。子孫繁衍非凡事,遠勝雲台功業奇。”——《觀慕鴻全家福照感題》,艾书友

 

王界的长篇警探小说《死亡邀请书》分期登出完毕。石松茂的《雨落黄昏》短篇小说揭露了中国大陆主管农村文化的政府部门其中的许多弊端陋事,其中几个人物之萎琐丑陋、粗俗恶心几近难以置信,可谓登峰造极,同时又很有现实感、时代感。小说语言乡土味浓,人物语言有很强的可信度。这样的小说很适合让不了解中国国情的人对中国低层政治文化有个大概的了解,一开眼界。